污污污污免费网站-污污污污网站下载-污污污污污在线观看

全球战疫:单日新增首次破万德国抗疫如何“越冬”?

  中新社柏林10月23日电 题:单日新增首次破万 德国抗疫如何“越冬”?  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德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2日单日新增首度破万例、累计确诊近40万例。从1月27日确诊境内首例新冠感染者算起,德国抗疫将满九个月。九个月间,德国如何在第一波疫情中守住医疗体系未陷入崩溃?如今面对欧洲范围内暴发的第二波疫情,德国又将如何“越冬”?  当地时间10月13日晚,柏林市中心一家受外国人士喜爱的酒吧已经关门歇业。德国首都柏林正成为该国本轮新冠疫情反弹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首波疫情:及早备战、策略明确  与欧洲多数国家一样,德国在第一波疫情最高峰时也采取了全国范围内限制人们出行和社交(“封城”)和对邻国关闭边境(“封国”)相结合的做法。  进入5月,随着疫情趋于和缓,欧洲国家相继解封。若以5月15日德国开始全面解封时的数据为参照,可看出,德国当时的单日新增已降至913例、累计确诊173152例、死亡7824人,病死率为4.5%。此时,在欧洲(含英国)6000万人口以上的国家中,德国在死亡人数和病死率方面均显著低于其它大国。  抗疫上半场,德国做对了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曾为德国总理默克尔制定初期抗疫策略提供重要参考的德国著名病毒学家德罗斯滕9月对德媒表示,德国较早采取行动或为决定性因素。他表示,德国的实验室很早就开始为疫情响应作准备,疫情暴发后拥有覆盖广泛的新冠检测能力,这也是其区别于其它国家的地方。  此外,德罗斯滕还指出,由于1月的输入性病例得到了控制、未造成后续传播,疫情在德国全面暴发较晚,一直到二月底才发展为大流行病,这也可能造成抗疫表现的不同。  早在第一波疫情伊始的3月11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就开诚布公地向国民和盘托出德国抗疫的总体策略——减缓病毒传播,以避免医疗体系崩溃,从而为研发疫苗和特效药赢得时间。  其后数月间,欧洲人均重症监护床数第一的德国也的确守住了这一预设目标,未出现如意大利等南欧国家医疗体系“挤兑”的局面。  资料图:德国总理默克尔远程致辞画面。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东西问丨定明法师:隐元禅师东渡弘法如何推动中日文化交流互鉴?

  (东西问)定明法师:隐元禅师东渡弘法如何推动中日文化交流互鉴?  中新社北京5月19日电 题:隐元禅师东渡弘法如何推动中日文化交流互鉴?  ——专访福建福清黄檗山万福寺方丈定明法师  中新社记者 杜燕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数千年交往,文明互鉴贯穿始终,其中不乏高僧大德促进两国佛教交流、丰富中日佛教史乃至文化史的内容。晚明的禅宗高僧隐元隆琦禅师在63岁时应邀东渡日本弘法,并把中国先进文化传入日本,对日本江户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今年适逢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为纪念隐元禅师圆寂350年,福建福清黄檗山万福寺方丈定明法师近日接受“东西问”独家专访,揭秘隐元禅师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符号以及“黄檗文化”扎根日本并流芳海外的故事。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隐元禅师为何东渡至日本弘法?  定明法师:位于福建福清的黄檗山万福寺,始建于唐德宗贞元五年(公元789年),迄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这里名僧辈出,是中国禅宗著名的丛林,也是日本黄檗宗的祖庭,在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临济祖源、黄檗祖庭”。  万福寺。中新社发 谢贵明 摄  《黄檗山寺志》记载,当时福建莆田籍的正干禅师从曹溪学法后回闽,行至福清黄檗山,看到山川灵秀,想起师父“遇苦即止”的赠语,因悟“黄檗味苦”,便在此开山结茅,募缘建寺,初名为“般若堂”,后唐德宗敕寺额“建福禅寺”。寺院始建于唐,鼎盛两宋,微于元,中兴于明清。明神宗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赐额“万福禅寺”,晚明临济大宗师密云禅师、隐费禅师相继住锡。隐元禅师在此剃度出家并先后两次担任住持,前后时间长达14年,使黄檗山万福寺成为东南著名禅林。  隐元禅师为临济宗第三十二世,一生通读三藏佛典,严持戒律,精研禅学,在诗学上有很深造诣,有《隐元禅师语录》《普照国师广录》《黄檗清规》等甚多著作,所写诗词达5000多首。他经常云游参访,在佛教界声望日高,著作、诗集和盛名也传至日本。  日本长崎僧俗在德川幕府的许可下曾多次写信或派人诚邀礼请隐元禅师东渡弘法。在第四次诚邀下,隐元禅师在63岁之际,由郑成功派遣船只护送,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率领30余位僧俗从厦门启航,至日本长崎弘法。  隐元禅师画像。中新社发 中国佛教协会 供图  中新社记者:隐元禅师东渡日本弘法有哪些成就?他为何能成为中日两国交流互鉴的文化符号?  定明法师:隐元禅师是继唐代鉴真大师东渡之后,为中日文化交流互鉴作出历史性贡献的又一杰出使者。  鉴真大师东渡,极大促进了唐代文化在日本的传播,日本人称鉴真大师为“天平之甍”,其成就代表日本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  隐元禅师东渡后,曾先后住持长崎兴福寺、崇福寺、摄州普门寺,最后在德川幕府的挽留下于京都创建新寺院,取名“黄檗山万福寺”,以示不忘中华故土。新寺院依照家乡寺院的建构策划营造,建筑形制、雕刻装饰以及僧团生活均仿照明代禅寺风格式样,各殿堂的门楣和廊柱上皆有汉字匾额和对联。日本曾有诗人说:到了京都黄檗山,仿佛置身于中国,移步出山门,方发现身在日本。  隐元禅师把临济宗带到日本,将其发展为日本禅宗三大宗派之一的黄檗宗,对日本佛教产生重大影响,被日本佛教尊奉为近代日本禅宗中兴祖师。  隐元禅师法脉绵延于日本。自隐元禅师之后的近130年里,有15位中国临济宗法系的禅师应邀担任过京都黄檗山万福寺的住持。百年间,黄檗宗派下的寺院多达1500余座,现存近500座。  此外,隐元禅师将中华优秀文化带到日本,对日本文化产生重要影响。比如,隐元禅师及其门下法子、法孙皆擅书画,隐元、木庵、即非三位禅师在日本文化界号称“黄檗三笔”,他们的书法被称为“黄檗书风”,对日本江户时期的书法界产生很大影响。  隐元禅师还把中国食品和日用品带到日本,如今在日本能吃到“隐元豆”“隐元豆腐”,能看到“隐元帽子”等,还带去全新的烹饪方法“普茶料理”并传承至今。  隐元禅师和弟子们在日本传播书画艺术、诗词文赋、出版印刷、饮食文化、雕塑篆刻、医疗医药、建筑营造、农业种植、梵呗唱诵、黄檗仪轨等,据《黄檗东渡僧宝传》记载,黄檗东渡传法高僧有近80位,东渡人数之众,时间持续之长,空间跨度之广,传播文化种类之多世所少见,堪称中日文化交流互鉴的典范。  2016年1月,日本长崎兴福寺·长崎史谈会访问团在万福寺了解隐元禅师的身世以及他在传播黄檗文化方面所做的贡献。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5月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时提到,隐元大师不仅传播了佛学经义,还带去了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对日本江户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新社记者:日本皇室为何定期对隐元法师进行册封?今年2月为其加赠封号“严统大师”,有何意义?  定明法师:隐元禅师与其创立的黄檗宗,可谓中日佛教交流的代表。1673年,隐元禅师在日本圆寂的前一日被册封为“大光普照国师”。此后,日本皇室每隔50年在隐元禅师忌日为其追加封号,他先后被册封为“佛慈广鉴国师”“径山首出国师”“觉性圆明国师”和“真空大师”。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时值隐元禅师圆寂300年,他又被册封为“华光大师”。  隐元禅师门下法子、法孙也受到日本皇室册封。黄檗宗第五代住持法孙高泉性潡禅师得赐“大圆广慧国师”,后加谥“佛智常照国师”;日籍法子、法孙之中,龙溪禅师得赐“大宗正统禅师”,铁眼道光禅师加谥“宝藏国师”,铁牛道机禅师敕谥“大慈普应国师”。  为纪念隐元禅师圆寂350年,日本皇室于今年2月25日为其加赠封号“严统大师”。日本皇室对外国僧人赐国师称号非常少见,7次受敕封、加谥就更为罕见,体现了隐元禅师为两国文化交流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封号“严统大师”中的“严统”,出自隐元禅师的嗣法本师费隐通容编撰的禅宗史书《五灯严统》。“严统”意为“庄严法统”,指的是禅宗法脉的正统传承。隐元禅师东渡日本后,重新刊印《五灯严统》,作跋并赞费隐禅师“自老人严正之后,开万世禅学正眼,为丛林千秋龟鉴,扩乎师承道统”,赞扬本师费隐通容禅师的功绩。  这次封号选择“严统”,表达出对隐元禅师功绩的肯定,将进一步促进中日民间的友好合作与交流互鉴。  中新社记者:中日民间以“黄檗文化”为纽带的交流交往绵延至今。黄檗文化何以流芳海外?  定明法师:日本著名禅宗史研究学者柳田圣山曾表示,“近世日本的社会发展,无论从哪一方面看,如果离开黄檗文化的影响,都无从解释。”  黄檗文化源远流长,蕴涵了“开放、包容、创新、友善、本真”等文化特质。  广义而言,黄檗文化在唐代中期由正干禅师开山肇始,发源于福清黄檗山,千年持续相承,以历代高僧和文人为代表人物,以佛教禅文化为内核,包含与儒学、闽学、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等相融合的丰富内容,是具有世界影响的综合性文化形态。  狭义而言,黄檗文化指的是以隐元禅师为代表的大量中国僧侣及侨民东渡日本,不仅传播佛学经义,还带去明代文化和科学技术,在日本发展并形成的黄檗文化。  黄檗文化已扎根于日本,在促进中日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972年以来,中日佛教界多次互访交流,相继成立黄檗文化促进会和举办黄檗文化国际论坛,促进文化交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日两国向对方捐赠抗疫物资,包装箱上贴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东西互照、道义撑持”等字样,均与中日交流史上两位重要人物——鉴真大师、隐元禅师相关。  定明法师(右)与日本黄檗宗管长近藤博道(左)参加首届国际黄檗禅论坛。中新社发 受访者供图  今年,为纪念隐元禅师圆寂350年,中国佛教协会、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黄檗文华润两邦——隐元及师友弟子的禅墨世界”书画展,重现黄檗文化辉煌。  “黄檗文华润两邦——隐元及师友弟子的禅墨世界”书画展。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福清黄檗山万福寺和京都黄檗山万福寺持续推动黄檗法脉的“东渡西来”和交流互鉴。5月,福建黄檗山万福寺和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佛教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隐元禅师圆寂35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美国开幕,这是第一次在亚洲以外举行隐元禅师的大型纪念活动,通过在线黄檗艺术书画展览、学术讲座、音乐演出和茶艺表演等方式,纪念隐元禅师和扩大黄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此外,为更好传播黄檗文化,福清黄檗山万福寺成立了黄檗书院、黄檗学研究会和福建省黄檗禅文化研究院,组织海内外专家学者深化学术研究。目前收集到黄檗文化相关文献、文物700多种、1000多件,已出版多部相关著作及《黄檗学》杂志。  只有交流互鉴,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作为福清黄檗山万福寺的方丈,提出创建“黄檗学”的构想,是希望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研究、阐释、传承“黄檗文化”,推动中日民间多维度、多渠道交流,为两国文化互鉴、民心互通做出更多探索,也为“一带一路”倡议、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出一份力,以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探寻世界文明交流模式和发展道路。(完)  受访者简介: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东西问丨巴西学者罗尼·林斯:为什么说中巴可为世界注入金砖力量?

  中新社圣保罗4月14日电 题:为什么说中巴可为世界注入金砖力量?  ——专访巴西经济学者、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  中新社记者 林春茵  4月14日,巴西联邦共和国总统卢拉率大型代表团正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此次中国之旅的首站落子上海,卢拉行程满满,参观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是其中意味深长的一站。  巴西作为拉丁美洲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卢拉此次访华将对中巴关系产生什么影响?中巴如何进一步深化双边关系?同为金砖国家,在金砖机制下,中巴之间有哪些合作空间?将如何为世界发展贡献金砖力量?中巴同为发展中国家,在“摆脱贫困”方面两国有哪些共鸣?中巴经贸合作成果显著,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如何进一步促进两国经贸发展?巴西经济学者、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在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解读上述问题。  罗尼·林斯坦言,中国和巴西的合作将使两国和世界受益。  资料图:巴西总统卢拉。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作为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您如何看待卢拉总统访华对中巴关系的影响?  罗尼·林斯:卢拉总统访问中国至关重要,因为中国不仅是我们的主要贸易伙伴,而且是世界经济的引擎。  中国有高效的规划,能通过协调一致的行动来改善人民的福祉,设法实现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充分发展。  巴西虽是一个大国,但它在多方面需要中国的大量帮助。相信卢拉总统此次访华将提升两国关系水平。  中新社记者:在金砖机制下,您认为巴西和中国有哪些合作空间?金砖国家如何为世界发展注入金砖力量?  罗尼·林斯:在新时代,能够脱颖而出的国家,成功的关键在于创新。推动技术变革以提高生产率,对发展中国家已变得更加重要。为适应时代需求,中国和巴西可以围绕技术变革开展合作,明确提出协同提高生产率的具体行动,包括产品、服务、流程创新等。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新时代取得成功。  目前,金砖国家正处于巩固合作机制、增强国际政治影响力的关键时期。在新形势下,金砖国家围绕深化改革、做强经济、驱动创新、创建良好发展氛围等方面的经验交流至关重要。  为推动发展,金砖国家必须快速适应技术变革。短期内,金砖国家必须采取具体行动,使其处于关键技术领域的前沿。金砖成员国应该相互学习,分享技术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3月24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理事会一致选举罗塞夫为该行新任行长。作为巴西前总统,罗塞夫拥有政府高层工作经验,且与多国政府领导人有直接接触,这有助于促进合作伙伴之间的对话,提高该行的绩效。该银行推动金砖国家合作的前景值得期待。  资料图:巴西玉米取样待送海关检验。中粮集团供图  中新社记者:您认为中巴应在哪些领域加强合作,进一步深化双边关系?  罗尼·林斯:巴西和中国可以在很多领域加深合作。首先,加深基础设施开发、通信和能源部门的合作,增加附加值较高商品和产品的销售,共享数字技术和技术服务,深化双边关系。  第二是与外部环境相关领域的合作。例如,扩大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加强金砖国家、“一带一路”等机制建设。以便大家能够坚定地采取行动,助力最贫困国家的发展并减少世界上社会的不平等。  中新社记者:中巴同为发展中国家,在“摆脱贫困”的话题上有哪些共鸣?  罗尼·林斯:中国带领8亿多人摆脱贫困,如此巨大的成就和如此重要的数字,是无可争辩、不容置疑的。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的治理模式展现出极高效率,近年来没有哪个国家取得像中国这样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信卢拉总统此行将提升两国关系水平。通过这种方式,巴西将有兴趣更多地了解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奇妙过程和经验。  资料图:游客在巴西利亚博物馆参观。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中新社记者:近年来,中巴经贸合作成果显著,中巴两国在文化交流上也做了很多工作。您认为中巴两国在文化交流方面有哪些互补和潜力?  罗尼·林斯:中国和巴西拥有巨大的文化财富。文化软实力是人类现代化的主要支柱之一。我认为通过加强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对反哺文化这一重要领域的投资环境非常有利。  投资流动和经验交流越多,保护遗产和历史传统的能力就越大,就可能在更多地方传播民族文化。  中国拥有古老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由于种族多样化,巴西也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两国文化交流更密切、民心更为交融,必将使商业流动更为频繁,带来更繁荣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完)  受访者简介:  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罗尼·林斯 (Ronnie Lins), 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小洞饿了喂它吃大香肠 小洞饿了想吃大香肠有声音

  大家真是辛苦,正午的太阳是最热的,毒辣的太阳直直的刺在人背上,就好像被火烤过的银针,密密麻麻的插在受光的区域,并且逐渐有了着火的感觉。  大家都想着早点干完活,以防在这重要的几天发生什么变故,所以大家就都没有休息。唉,看看,秋收开始才多长时间,三姐童嫣和五姐童婉的小脸已经晒脱皮了,身上的皮肤明显的变黑了,再加上长期在地里干活,小手上都是裂开的缝子,童婳心疼的厉害。  “哎~~~就来。”  远处应了一声,就看见童家人三三两两的聚过来了。大家围在大树底下乘着阴凉,快速的吃着饭。童婳本来想说几句玩笑话活跃一下气氛,但是,大家一个个的狼吞虎咽的,童婳还是乖乖的闭了嘴了,自己还是聪明点,别添乱的好。  看着大家吃的差不多了,童老汉说道:  “老大一会儿带着安子和涛子套上马车,开始往家里拉收好的粮食,涛子背上装着草的背篓,回去之后就开始晒粮食,记着晒得时候把麦头都扒拉开,这样晒得快些。今儿太阳好,粮食可以多晒晒,今年咱们争取早点把粮食装进仓库。”  童老汉看着地里的金黄并没有显得很开心,今年发生很多事,本来就对自家的打击很大了,现在,就连老天爷也不帮自家,这日子该咋过啊:  “咱们家人多,早点干完咱自己家地里的活,尽量提前些时间,这样咱家就会比其他人家收完地早了,这样也好比别家去地主家多拾些麦穗。唉,今年收成不好,多拾些麦穗,咱们日子也好过些。”  童老汉快速分配任务,看着地里明显比往年说我收成差了一大截,童老汉就发愁啊,这三十亩地的地税,可不管你收成好不好,官府都有明确的规定的。唉,这税一交,家里能剩下的粮食就少的可怜了,明年的日子该咋过啊。  一想到这里,童老汉满面愁容,难道老天爷真要断了自家活路?自家子孙不少,可日子怎么就越过越穷了呢,之前眼看着自家就要翻身了,他都开始幻想着做老太爷的日子,身边有人伺候着,出门有马车,兜里有银子,成天的不用为生计发愁。  要是大儿媳妇现在还好着,自家的日子早就好过了,他还何必在这地里刨食。可是,最有能耐的大儿媳没了,在家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童老汉好像对生活也迷失了方向。  “爷,我们晓得了。”  童子安看着爷爷的神情也很心疼,说实话,就连他对现在的日子也真的很绝望啊。别看他家地不少,但是真正到自家手里的粮食真少的可怜。朝廷现在的税收真的是太重了。  以前念书的时候,听着夫子讲的那些留名青史的好官,个个为国为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心里充满向往,疫情他总是给自己立下目标,为的就是一步一步称为夫子口中的伟人,但是,现在是没有希望了。  “婳儿,你还是回家去,回去之后把鸡喂好后再把菜地里的草也除一除,除草的事情不急,你一个人也干不完,有精力了就干一会儿,如果干不动了就在家歇着,你现在身体刚刚好,可别逞强!”  童老汉虽然看着自家活干不完心里很着急,但是吗,孙子的身体远比这些重要,他还是很能分清主次的,  “婳儿,你可要听话,就算干不动了,还有你的哥哥们呢,下午快忙完了我让你哥哥们回来做也行。菜地很大,慢慢干,能干多少就干多少,不要贪多,把身子累坏了就不值当了。”  童婳听着爷爷这样偏袒她,心里很受用,但是,受用归受用,自己也不能过分,现在家里的谁都很累的,自己不能再增加其他人的负担了。  “爷,我能行,哥哥们忙了一天也很累的。您看看,我的身体是不是好多了,所以您呀就放心吧,这点事我能做好的。您就带着大家好好收粮食,我一会儿让爹爹多带点水来,我看你们的水都喝完了。”  “好好,我的乖孙女。回去吧,我们也要干活了。”  准备回家的童婳猛然间看到童娴都有些不敢认了,刚才这丫头胡乱吃了两口就跑去玩了,现在童婳才看清楚。  天哪,这小皮猴儿才是个七岁的小人儿,这小脸蛋就被晒得黑红黑红的,实在是让人心疼。童婳看着自己的小跟屁虫实在是于心不忍。正好,下午家里活比较多,童婳就开口求了童老汉,让童娴跟自己回家干活。  “爷,让娴儿跟我一起回去吧,菜地有五亩呢,我一个人干不了多少,娴儿帮我的话,我们尽量早几天就把草除尽,等菜长好了,咱家也好早几天把菜卖出去。”  “也行,娴儿就跟你六姐回家,回去一定要听你六姐的话啊,你多干点活,让你六姐别太累了。”  童老汉哪能不知道童婳的心思,让娴儿回去也好,在这里没人看着她,这丫头调皮,一会儿追一会儿兔子,一会儿又抓一会儿蚂蚱,实在是捣乱的紧,有婳儿看着她,大家也放心些。  “知道了爷,你放心,我一定多多干活,把六姐的那份儿也干了,我不会让六姐太累的。”  童娴高兴坏了,她就喜欢和六姐待在一起。而且,六姐经常能找到好玩的东西,她跟着六姐一定有意思!说罢,童娴来到了童婳身边,开始帮着童婳收拾东西。  童老汉看着瞬间变乖的孙女是在欣慰,好在家里还有人能管得住她,童老汉看着两个小丫头收拾好了,这就说道:  “那就开始干活吧,老大和安子,涛子还有婳儿,娴儿往车上装粮食,其他人继续割粮食。”  童老汉一声令下,一大家子又开始有条不紊的忙活起来。  回到家的童婳先回房间看了看童子禹,童子禹吃过中饭照例睡午觉了。童婳和童婛才趁机去地里送饭的。这是因为童子禹有起床气,要是睡醒了没看见人,他铁定会哭得肝肠寸断的!  果不其然,童婳和童娴还没走到房间呢,房间里就传来童子禹撕心裂肺的哭声,童婳心下一慌,糟糕!童子禹醒了!!  童婳为了节省时间,转身跟童娴说道:  “娴儿,你去洗碗,小禹我来哄,咱们分工合作,这样比较节省时间。”  童婳知道,童子禹只要哭起来,那绝对是个麻烦精,要是两人一起哄的话,实在是太浪费时间了,里里外外一大堆的活,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才能不耽误事儿。  “好啊,六姐,厨房就交给我,你先哄小禹。”  童娴二话不说,进了厨房后迅速的洗了碗。  童婳则进了童子禹的房间,童子禹看着自家姐姐来了,小嘴撅的老高,看着委屈坏了。立马伸出双手要童婳抱抱,童婳立马迎上去了。  “小禹怎么哭了,你都长大了,可不兴哭的,爹爹给你说过什么来着?”  “男儿有泪不轻弹。”  “对呀,你可是小小男子汉呢,怎么能哭鼻子呢?”  童婳看着自家的小包子哭得通红的小鼻子,还有眼睛里溢出的乖巧,样样都觉得可爱!  “可是,姐姐,我忍不住嘛。”  “噗,小禹,你太可爱了。好啦好啦,小禹告诉姐姐,现在还困吗?”  童子禹还在抽泣,但是比之前明显好多了。听见童婳温柔的问自己,默默的摇了摇头。童婳也感觉到童子禹的起床气好像也过去了,这才说道:  “那咱们去帮七姐姐干活好不好?干完活了咱们继续抓鱼去!”  童子禹一听一会儿还可以抓鱼去,脸上立马阴转晴了。童婳将童子禹抱到地上,两人去了厨房。正在收拾厨房的时候,就听见童老大站在院子了跟她们说话:  “婳儿,爹去地里了,你要是干不动活就缓着,等晚上爹忙完地里了就回来帮你们干。你可别累着啊。”  童老大心疼的对童婳说。婳儿的身体还是很让人担心,这丫头好胜得很,他呀,就怕这小丫头逞强,唉,算了,劝了也不听。都怪自己没本事,让孩子们小小年纪的就开始承受家里的生活重担。  “爹爹,你就忙去吧,我还有娴儿帮忙呢,忙的过来的,反正一天也弄不完,我会照顾好自己和弟弟妹妹的,你就放心吧。”  “六姐说的对,大伯你就忙去吧。这里有我们就够啦。”  “对对,爹爹还有小禹,小禹也会帮忙的哦!”  “好好,都是好孩子,那你们看着做吧,爹爹走了。”  看着孩子们这么懂事,童汉很欣慰。刚要走呢

东西问  汤书昆:“文房四宝”何以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中新社合肥4月9日电 题:汤书昆:“文房四宝”何以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作者 储玮玮  笔、墨、纸、砚并称为中国“文房四宝”,最具代表性的有宣纸、徽墨、湖笔、端/歙砚。作为中华文明的见证者与记录者,“文房四宝”的诞生使中国迈入用其记录历史、抒发情感的时代,并创造了独特风格的书法和绘画。“文房四宝”对人类文明有哪些贡献?何以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近日,教育部中国文房四宝工艺传承基地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汤书昆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进行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中国毛笔从漫长历史中走来,为何能至今兴盛不衰?其强大的生命力源于哪里?  汤书昆:中国的毛笔属于软笔,芦管笔和羽毛笔属于硬笔。在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钢笔、圆珠笔等水笔逐渐兴起,其书写效率高,使用寿命长。“新硬笔”的核心优势使其直接替代了欧洲和非洲的传统硬笔。  中国毛笔用动物毛制成,质地柔软富有弹性。在中国的文字记录与表达系统中,毛笔从未离席,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成为中国人长期以来的书写工具。  在东方书法和绘画体系中,毛笔的书写效果是硬笔无法替代的。虽然20世纪中叶以后,以书法为代表的文字记录系统的全民性有所下降,但在当代中国书写体系中,毛笔书法依然是文化性的表征。反观以硬笔作为文字记录系统起步的民族和国家,一旦出现新的“先进”硬笔,旧的被替代也是顺理成章。  制笔工人准备晾晒制作的笔头。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中新社记者:当古代中国普遍使用纸时,欧洲国家用昂贵的羊皮做书写材料,埃及用“纸草”写字,印度用贝叶书写,日本用简和帛写字……纸的“足迹”在空间上横跨亚欧大陆,中国纸对人类文明进程有怎样的影响?  汤书昆:纸出现之前,埃及的“纸莎草纸”确实早已问世,但它的原料是一种基本只生长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植物。作为书写载体,“纸莎草纸”的产区和产量都小,且没有经过造纸最核心的制浆工艺加工,直接捶出的“纸张”较为粗糙,书写效果不理想。欧洲的羊皮纸,则与简帛、丝绸等书写载体相似,成本高、价格昂贵,不适宜大众传播。  世界上最早的纸诞生于中国。公元105年,蔡伦系统总结西汉以来的原始造纸技术并加以改进,以树皮、破布、麻头、渔网为原料,并以沤、捣、捞一整套工艺技术,造出了达到书写实用水平的植物纤维纸,史称“蔡侯纸”。中国纸的出现使人类文明步入“有纸的时代”。  公元751年,唐王朝和西方的大食国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史称“怛罗斯之战”。唐军溃败,成为战俘的若干造纸工匠被带到撒马尔罕,在此建造了中国造纸术西传的第一座纸坊。随后,沿着阿拉伯帝国扩张的道路,唐代的造纸术传到巴格达、环地中海城市。13世纪左右,造纸术传至欧洲造纸的重要起源地——今天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小城。1797年,法国人尼古拉斯·路易斯·罗伯特以中国造纸术为基础,融合西方机械时代的科技成果发明了造纸机器,世界进入近代机械造纸术的新阶段。“有纸的时代”开启全球知识共享,技艺对话塑造人类新文明,融合缔造了一个新世界。  “中国宣纸之乡”安徽泾县,工人正在进行烘纸作业。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中新社记者:就书画纸而言,中国纸与其他国家纸张相比,有哪些特色之处?中国宣纸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有哪些贡献?  汤书昆:从纸张来说,高丽纸主要原料是桑皮,纸张紧实,以结实和湿强度高而著称。意大利水彩纸、水粉纸属于木浆、棉浆纸,是近现代造纸体系的产物,与树皮纤维纸不属于同类纸张。中国书画纸中的宣纸最具代表性,主要原料是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质地细柔,纹理清晰,具备独特的润墨性,可以实现墨分五色而又层次分明,有“纸寿千年、墨润万变”的美誉。  从艺术层面来说,中国自元朝以后开始流行追求润墨性的水墨画,称为“东方水墨”。宣纸与中国民族艺术形式、审美高度契合,同时搭配墨等植物颜料,产生朦胧美的意境。清代光绪年间,日本曾派出造纸专家到中国深入调研,想在日本复刻中国宣纸,但由于宣纸原材料的特殊性,即使拥有技术,也难以在异域环境下复制,最终不得不放弃。  中国作为世界重要母文化的发源地,以“文房四宝”为载体,形成独树一帜的东方表达系统。以宣纸为代表的中国纸绘就的经典作品,如今被收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随着中国文化复兴,通过“文房四宝”表达天地自然、刻画天人关系的东方艺术形式,让更多人认识与了解中国人的世界观与生存追求。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再次启动“三丈三超级宣纸”的抄制。“超级宣纸”成品纸尺寸达11米×3.3米,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手工、二帘水的“超三丈三”宣纸。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中新社记者:“文房四宝”在中华文明发展中起到何种作用?  汤书昆:“文房四宝”的独特魅力与中国经典思想一样,对中华文明的稳定及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朝代由少数民族建立,如元朝由兴起于漠北的蒙古族建立,清朝由东北地区女真族建立,此外还有很多少数民族政权,如北魏、辽、西夏、金等。清朝康熙、乾隆、雍正的软笔书法都很好,金代金章宗也是收藏中国经典艺术作品的一代大家。这说明无论哪个历史朝代,从思想观念、审美意趣到表达工具,在中华大地上生存的族群,大都发育出对这一文化系统的喜爱,对“文房四宝”表达体系有较高认同感。  优秀文化能很好地阐释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人群之间的关系,这是文明的核心,民族认同感则会成为一种文明和精神力量。“文房四宝”虽是微观的工具系统,但让人产生对经典文化的归属感,并能让人积极参与和体验文化活动。可以说,它对于整个文化区的稳定和文化传承有重要贡献。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胡开文墨厂,一名工人正在晾墨。中新社发 储玮玮 摄  中新社记者:“文房四宝”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什么角色?能否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窗口”?  汤书昆:“文房四宝”可以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窗口”。笔墨纸砚出现之后,在2000多年时间里活跃于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全民性特征。  在中国人数千年的文化表达体系中,小到一个乡村、家族的故事,大到世界和文明的历史进程,都是用“文房四宝”来记载、抒情、表达和阐释,对它们的使用可以说是熟悉和融入中国文化的开始。  历史上,日本人、朝鲜人都曾通过使用“文房四宝”体验中国文化。如果世界其他文化圈的人们能实际体验“文房四宝”与中国经典表达系统,将更易于他们理解中国文化,也有利于文化多样性发展。当然,中国需要设计这样的传播和体验方式。  当前,“书法进课堂”等活动已走进中国小学。今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开设了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的“文房四宝”课程,当代年轻人正在重回“文房四宝”文化教育。经典的工具系统和表达方式在新时代得以延续,“文房四宝”也同样成为中国青年一代了解本民族文化的“窗口”。  工人正在进行宣笔制作工艺中的“齐毫”。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中新社记者:您长期从事田野调查工作,能否介绍一下当前中国“文房四宝”的发展现状与创新措施?  汤书昆:中国“文房四宝”依然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形式最丰富的经典文化载体。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文房四宝”的高端需求正逐渐恢复,这期间涌现出众多“文房四宝”经典作品,有些可与历史上顶级水准相媲美。这种变化是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而显现的,未来对于传统文化精粹的需求将更加高涨。  目前,“文房四宝”通过现代科技力量实现产品的原生态创新,是我印象较深的一条新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大幅宣纸的制造。2015年,三丈三宣纸在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诞生;2021年4月27日,吉尼斯世界纪录公证机构在安徽泾县三星纸业有限公司四丈宣纸生产现场宣布该纸入选“世界最大宣纸”称号。利用工业化车间,借助滑轨、移动云台等工具,传统技艺完整地借助现代工业手段呈现。  目前,行业内也在探索对文献档案保存有重要意义的宣纸打印纸、提升生产效率的3D砚台、方便完成长篇幅连续书写与刷印的高端墨液等一系列“文房四宝”的创新产品,实现传承提炼与融合再造。未来,科技与传统的碰撞,将使“文房四宝”继续在时代浪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完)  受访者简介:  教育部中国文房四宝工艺传承基地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汤书昆。中新社记者 张俊

东西问  为什么中共治藏方略在西藏得以成功实践?

  中新社拉萨7月6日电 题:为什么中共治藏方略在西藏得以成功实践?  ——专访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车明怀  中新社记者 赵延  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是中共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标。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中共的治藏方略及实践与历代王朝相比发生了本质变化。中共十八大以来,治藏方略的成功实践更彰显了执政能力的提高。为什么说从实践效果、历史成就及东西横向比较来看,新时代治藏方略在西藏的实践是成功的?近日,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车明怀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作出详释。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中共与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治理有哪些不同?  车明怀:各朝代治藏之策的实施,奠定了中央政府对西藏有效管理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治藏方略及其实践有了质的变化,和平解放、新型治藏方略得到全面执行。和平解放前的几百年间,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理一直停留在“羁縻”或仅仅委托地方土官“相机而治”的低层次、低效能局面,没有像内地省份那样由中央设立基层组织,缺乏自上而下的强力机构,这种管理形式到清末就暴露出弊端,当西藏面临帝国主义入侵、地方各种势力的纷争内斗时,中央政府难以及时应对,已不能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变化。  西藏和平解放,则彻底改变了封建王朝落后的管理形式。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肩负起保卫祖国边疆的重任,各级党政组织深入基层,负起管理社会、发展生产、发展经济文化事业,为各地人民群众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责任。特别是民主改革后,人民当家作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各种权利,各级党政干部与劳动群众一道建设家乡,管理地方,昔日部族纷争、邻里仇杀、山头林立、你争我夺的混乱局面从此彻底结束。这种变化反映了新中国的治藏方略及实践与历代封建王朝的本质差异。  中新社记者:中共早期便对解决民族地区问题有着具体主张,在涉藏事务上做出了以往中央政府无法实现的承诺,制定这些政策的考量来自哪些方面?  车明怀:应该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为各族人民谋幸福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有效践行。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中共在西藏主权及涉藏事务等问题上的承诺是以往中央政府无法实现的,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驱逐了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建立并巩固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防;二是推翻封建农奴制度,解放百万农奴;三是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西藏各族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提供制度保障;四是发展现代化经济、政治、文化事业,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拉萨堆龙德庆区德庆村村民举行传统春耕仪式。中新社发 李林 摄  实现人民的政治解放、人身解放、生产力解放,为西藏各族人民谋幸福是中共解决西藏问题的初衷。在领导西藏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西藏各族群众。如和平解放西藏、执行协议、修筑公路、开荒生产、扶危济贫,特别是领导人民推翻封建农奴制度,进行民主改革,百万农奴获得解放,建立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了制度保障。西藏的生产力由此获得了空前解放,人民当家作主,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西藏各族人民真正过上了幸福生活。  如果说中共领导人在制定西藏政策时有哪些考量,可以用两句话予以概括,即:“国家的利益大于一切,各族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中新社记者:中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一些西方国家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制度有何差异?  车明怀:由于白人至上主义的影响,欧美很多少数族群不愿意在公共生活中暴露自己的族群身份。由于没有族群身份的法律认定,很多欧美国家也不可能针对少数族群存在的社会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人权保护,更谈不上对少数民族采取政治、经济、文化等优惠倾斜政策。最近几年黑人被杀的情况频繁在美国出现,黑人的生命得不到保障就是力证。  从中共治藏方略及其实践可以看出,中国与欧美一些国家相比在民族政策及其实践上差异明显。政治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民当家作主得到充分体现;经济上,少数民族不仅享有经济社会发展全部成果,还享受到国家为西藏制定的各种特殊优惠政策,在城乡生产生活、教育、医疗、安居、扶贫脱贫等方面得到全面体现。文化上,具有西藏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得到全面保护和发展,从语言文字到文物古迹,从古籍整理出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此同时,西藏各民族积极参与现代化建设,投身于市场经济大潮,与全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充分展现出时代风貌以及应有的自强、自信与自豪,各族人民自觉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西藏而奋斗。  西藏交警为朝佛信众发放反光背心保障安全。中新社发 李林 摄  中新社记者:为什么说新时代治藏方略在西藏的实践是成功的实践,其中有哪些鲜明特点?  车明怀:以中共十八大为标志,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治藏方略及其实践获得了巨大成功。成功之处显见于顺利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五位一体”的目标,具体表现于经济综合指标快速增长、社会大局稳定、脱贫攻坚成果显著、民生幸福感增强、民族团结巩固、宗教日益和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生态与环境不断向好等。  新时代治藏方略在西藏实践具有鲜明的继承性、广泛的人民性和显著的创新性等特点。  历史地看,中共的治藏方略及其实践具有鲜明的继承性和连续性,也就是一代代人永葆初心,一以贯之,使治藏方略传承下来并根据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发展。比如,中共积七十多年的治藏经验,将和平解放以来的治藏成功实践完美地衔接下来。在1980年、1984年、1994年、2001年、2010年5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重要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发展需要,在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了“六个必须”的治藏方略并贯彻实施。时隔五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十个必须”,既涵盖了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六个必须”的全部内容,又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内容更为全面、深刻。应该说,这是中共新时代治藏方略在西藏成功实践的全面升华。  西藏拉林高等级公路。中新社发 张巍 摄  中共治藏方略在西藏的成功实践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服务是中共立党之本和宗旨。自西藏和平解放至今,治藏方略的理论与实践皆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也就是说,为了西藏各族人民的利益而矢志不渝,不遗余力。几代领导人制定西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西藏各族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新时代治藏方略及其实践更是如此。  再就是新时代治藏方略成功实践的创新性。不断创新是中共治国安邦的活力之源,是新时代治藏方略成功实践的鲜明特点。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共领导人高度重视西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西藏视察指导,多次对西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确立了新时代中共治藏方略,在实践过程中多有创新。特别是突出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如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方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社会建设方面,着眼于民生幸福和社会和谐安定,创新完善社会管理机制;在经济建设领域,铁路、公路、航空建设与生态建设并重,扶贫搬迁与强边固本并举;在民生、社会领域,实现了全部脱贫,农牧民生活进入现代化水平,保障以家庭为单位必有的基本就业、创新社会事业服务机制一站式服务,创新组团式援藏;在民族团结方面,着眼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宗教工作中,着眼于宗教和顺和睦,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些都是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具体体现。(完)  受访者简介:  车明怀。中新社发 李林 摄  车明怀,曾担任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联合会)副院长、社科联副主席等职务。曾多次参与涉藏白皮书的撰稿、讨论或修改工作。